您还没有登录,现在登录 | 注册5D通行证
作品推荐 绘画 摄影 设计 动画 视频 工艺 作品专题

.偷了八个鸭蛋

.偷了八个鸭蛋 的作品 > 我的作品集> 中国航空母舰问世之日,就是巨龙

2008/6/7 15:22:06 0条 / 点击:183次
0
中国航空母舰问世之日,就是巨龙腾飞之时!
航母这个话题网友已经说得很多,而且讨论的时间也长了。支持航母的大有人在;但反对的也不少。当然也存在着“潜艇派”和“航母派”之争。 

  大家知道,看待一个问题的态度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才能认清,而不是简单的非A既B。我看了网友、也包括一些军事专家有关航母问题的文章,可惜,我很少能看到全面论述的帖子——不是力挺航母就是力挺潜艇,尽管就某些文章单独看来,“潜艇派”也好、“航母派”也罢,理由还是相当“充分”的!在银河巨星看,应该把大家的观点综合起来才是全面的。 

  话归正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和网友探讨。 

  一、中国是否需要航母?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首先我大致总结下反对航母的观点。 

  在战术层面持怀疑或者反对的观点无非就是: 
  ①敌人如此强大,人家发展几十年了,技术比我们先进,我们的航母造出来不也是靶子么? 
  ②驱逐舰在未来的战争中可以取代航母; 
  ③“军事革命”的发展,注定了航母是“过时”的武器; 
  ④航母编队能够完成的任务,潜艇编队一样可以完成; 
  ...... 

  在战略层面反对的有: 
  ①“中国要和平发展”、“中国将始终是一个大陆型国家”...... 
  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北大教授叶自成(北大叶自成教授在《国际先驱导报》撰文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最大变化,它在地缘政治上也必然表现为陆权第一的发展趋势。中国与其 现阶段投入大量资源制造航母,不如把这些资源用于研制第三代、第四代甚至第五代的飞机和提高导弹的性能上......) 

  ②庞大的费用我们还不能承受。 
  中国是否需要航空母舰?中国军费有限,中国的大战略就是在21世纪中叶使中国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应从这一中心战略任务出发来定位海权发展在中国总体发展中的地位。 

  ③航母大概已经出现了半个多世纪,也就是说是由半个多世纪前的军事战略思想而建造的,这种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的军事思想,是永远也别想超越发达国家...... 
   
  二、对那些反对建造航母观点的人的质疑。 

  1.首先从战术上质疑开始吧! 

  ◎那些反对者的观点一:敌人如此强大,人家发展几十年了,技术比我们先进,我们的航母造出来不也是靶子么?“军事革命”的发展,注定了航母是“过时”的武器。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本身立论就是伪命题,用一句反问就可以驳斥:我海军目前没有航母,是否目前的我国海军就不是靶子了呢? 

  持这种观点的人应该可以归结为“浅水海域将是未来中国海洋军事斗争的主要战场”的判断和不敢前出挺进蓝水的怕“挑起事端”心理在作怪。 

  事物都是两方面的,航母不意味着靶子,航母的出现将使更多敌人的东西成为靶子。首先,航母具有海上浮动机场的功能,它突破了陆基飞机受飞行半径的限制,将有限制空权扩大为无限制空权。即使单从战术角度看,航母不会因攻击航母手段增强增多而退出战场,如同反坦克武器再先进坦克也不会退出战场一样!因为坦克集进攻、防御和运动于一体的功能是其他武器 所无法取代的。航母海上浮动机场、变有限制空权为无限制空权的独特功能目前也是不可取代的。 

  ◎反对者的观点二:驱逐舰在未来的战争中可以取代航母;航母编队能够完成的任务,潜艇编队一样可以完成。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不错,随驱逐舰的发展,它所装载的武器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看,都在不断进步——通用化和多功能化。尤其是二代驱逐舰,一般装有8-16枚反舰导弹;而第三、第四代武器更是惊人,可以携带40-90枚甚至将来更多的数量,并且装载的导弹是对海和对空通用的。如果用来打击小国,两艘这样的驱逐舰就可以打赢战术目的战争。 

  当然,为了佐证,有人甚至还拿美国曾经说过的“武库舰”来证明。即使是“武库舰”,美国也在论证中——当然不排除它有忽悠别的国家的意图在里边。 

  至于美国所提出的武库舰更加不“可行”了。当时提出这个设想的美国人认为航母舰载机为其提供制空权,而其作为对地压制武器库专门负责发射导弹打击敌人阵地等等。但是美国人评定之后舰载机的效力和能力完全在其之上,完全没有必要专门生产武库舰作战。更重要的是武库舰仍然需要航空母舰舰队的陪伴作战。因为其很多技术问题过于超前,没有空中预警机,这些问题难以解决。 

  我们知道,近代的战争,即使从战术层面上说,没有制空权,就没有战争的胜利,我想这些观点,大概忘记了这个原则吧? 

  这些人在反对建造航母时,似乎忘记了“飞机比军舰拥有更快的速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更强的机动力,打击手段和战术运用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这个特点了!恰恰相反,飞机作为武器投放平台具有比军舰更多、更大的优势。 

  回头说,即使是装载90枚(或更多,假设为200枚)的“武库舰”,即使全部用做“对空”,那么,从性质上说也是“防空”,而不是“制空”吧,这可是“主动”与“非主动”的区别吧?当你在战场失去主动权时,才会成为对手的“靶子”吧? 

  对这些观点,我只想问:既然航母像美国等国家宣扬的“是21世纪被淘汰的武器”,那么为什么美国要发展下一代核动力航母?俄罗斯也将建造6个航母舰队?  

  现在就连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不惜花大价钱全力发展自己的航母呢?  

  在我们周边已经有18艘航母,其中就包括韩国和日本的轻型航母。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  

  我就奇怪:为什么人家极力宣传航母将被淘汰,却还不遗余力地发展航母;而我们有些人却坚决反对我们建造航母呢?  

  2.从战略层面来质疑。 

  21世纪必然是海洋的世纪,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也日趋激烈。自人类开始利用海洋以来,历史上最大的教训就是:当眼光局限于大陆战备束缚的国家,结局必然失败!  

   
  海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直接体现者就是海军。海权产生的第一个条件是海外贸易经济构成国家的主要经济结构,第二个条件是国家生存依赖于“海上生命线”以及远离本土的海外贸易区域的稳定。 

  这方面,北大叶自成教授的观点最为有害,大家来看看,这个北大叶自成教授说:中国的和平发展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最大变化,它在地缘政治上也必然表现为陆权第一的发展趋势...... 

  诸位,我看这个叶自成教授不是眼光不够、就是别有用心啊!——我从不怀疑教授掌握的学术水准,我更相信是后者。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没有海洋方向的安全,就不会有国家的安全;仅仅局限于大陆战略的国家,必然被动挨打。近代中国的“有海无防”造成了百余年的国耻和族难,所以中国应该比任何一个国家更应该认识到海洋和海军的重要!  

  近代海权论的奠基人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先控制海洋;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财富,进而统治世界。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实践了马汉的海洋战略,使美国迅速摆脱了大陆战略的束缚,倾力打造远洋海军,不到半世纪就登上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宝座,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 

  马汉的海权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军备战略,更重要的是它以海军战略形式出现的国家战略。(当然我中华也有高明的军事战略家,但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有效方法)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朝鲜战争,重振了中国了中国自康熙以来的威风,使强大的美国与新生的中国坐在一起谈判、签订停战协议,世界对中国也刮目相看!我军打败了美军,其实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打败了美国人的军事思想;也给新生的共和国打来了50多年的和平! 

  我们的陆军是世界最强大的!没有任何对手敢于在陆地挑战我们的地位。 

  03年缅甸局势、包括最近缅甸的抗灾,还有近年的朝鲜核问题(美国一直叫嚣军事打击朝鲜,在中国的表态下,只能以“六方会谈”的框架来解决),无不是美国惧怕在陆地方向和中国交手。 

  虽然海军近几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江南四驱的服役、4艘现代级成军、115和116的很快部署、054A的批量建造、基洛级、宋级、宋改、元级、093和094的先后曝光等,很令人振奋!但总感到缺点什么——我们呼唤真正的“蓝水海军”,而不是什么现在的“绿水海军”。要想真正走向远海,就缺我们自己的航母啊。 

  再驳斥下这位北大叶自成教授的“陆权第一的发展趋势”的幼稚判断吧。 

  地理上,由于我们长期被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封锁,围堵社会主义的第一岛链,随苏联的解体,变成了遏制中国的“专用工具”;而我们的海军力量才由“近海防御”转入“远海防御”,就是在应对台海危机、东海油气田之争和南沙冲突时都显得“力不从心”,也才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拖延之策的无奈。  

  我们的出海口受到第一岛链的围堵,平时还可以,一到战时或突发事件时,怎么办?要知道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油轮60%是中国的或和中国相关!  

  第一岛链的封锁和围堵、尤其是台湾这个第一岛链中最重要的“棋子”还在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南海各国向我们提出的主权要求是台湾的20倍!而我们海军只有38艘驱逐舰(潜艇、包括核潜艇,由于其隐蔽的特性,不能在低激烈度的冲突中像水面舰艇那样应对自如),于是我们发现:我国几乎是世界上海防最薄弱的大国!   
   
  由于国际战略利益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引发的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面对的严峻安全环境的挑战。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在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我很佩服这位北大叶自成教授的“陆权第一的发展趋势”的“高明”判断,那么就请这位叶教授为代表的那些人,你们看看世界历史吧,你们就不难发现:以往的大国和强权都是陆地强权;工业革命后,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有了称霸的资本。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到美国,无不是拥有了海洋才伴随强国的出现、失去了海洋的控制权,也就失去了大国地位!  

  再者,叶教授强调:“中国的大战略就是在21世纪中叶使中国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应从这一中心战略任务出发来定位海权发展在中国总体发展中的地位。” 

  这种看似全面稳妥、实则充满主观愿望成分的“大战略”,完全忽视了海权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美国建国初期也有发展 经济的“大战略”,不愿耗费建远洋海军,结果落到政府向北非海盗付买路钱的地步,成为美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随后,美国被迫建立远洋海军剿灭海盗。可见海 权发展主要取决于涉及国家生存的“外向型经济”是否受到威胁,以及威胁的程度,而不取决于主观愿望性质的国内建设规划。 

  其次,驳斥下叶自成教授的“中国的和平发展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最大变化......”的幼稚观点。 

  近代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崛起”是走不通的死胡同! 

  鸦片战争后,一代代中国人都做着一个强国梦。而这个强国梦屡次遭到外部势力的打击和直接侵略而破灭。所以我们不要做叶教授所代表的那种以陆权为基础的“和平崛起”的黄梁美梦了,多想一想天上哪天掉炸弹, 少惦记空中何时落馅饼那样的美事! 

  就是从我们发展的资源问题看,即使是我们有“和平崛起”的善良愿望,客观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于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激增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能源政治和能源版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反复向世界表达我们“和平崛起”的时候,“中国威胁论”开始盛行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 

  我们自1840年、或追溯到从明代以来,中国开始的衰落,直到从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开始,在上世纪的朝鲜战争完成后,中国才开始走向强势,他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至少完成了我们陆地强国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朝鲜战争,重振了中国了中国自康熙以来的威风,使强大的美国与新生的中国坐在一起谈判、签订停战协,世界对中国也刮目相看!我军打败了美军;也给新生的共和国打来了50多年的和平!  

  我们的陆军是世界最强大的!没有任何对手敢于在陆地挑战我们的地位。在我们经过朝鲜战争、已过了一段稳定和繁荣的日子(可以说是那场局部战争和将士们的功劳)。 甚至当时美国的一位将军都说:“未来100年内,有任何想和中国陆军发生冲突的军官,都是白痴。”!在陆地强国地位巩固后,必须完成向海洋战略的转变!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已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中国,其GNP或GDP如不与制海权相结合,就不能保证自身持续增长及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现在我们出现“油荒”——国际油价首次破百、电力和煤炭的紧张、铁矿石的大量进口......这一切说明我们的发展受到的制约还很多,必须重视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通道的安全。而这一切,要以海权为战略支撑。 
     
  三、关于航母的使用问题 

  1.建造航母是海军力量的增倍器,将是当今中国海军发展的必然。 

  目前,中国海权所忧虑的是台海、东海和南海,将来则肯定不止是这些。 

  航母本身不等于是进攻性的,战争的正义性不是由武器的进攻性决定的, 而是由道义、国际法原则判定的。远洋作战可以是防御性质,也可以是进攻性质,如果反“台独”冲突爆发,对外来干涉势力的“确保海上经济通道相互 切断”的反制或威慑,在大战略上就属防御性的,在道义上属正义的,在距离上是远离本土的,在战术上是进攻性的。只有证明中国永远不存在远洋作战的可能性, 不用说缓建、干脆不建才是正确的。 
   
  2.中国作为一个传统陆权大国,造航母的战略意义相当于核武器。 

  首先要理解航空母舰在现代化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看看我军目前海军作战的思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和敌人作战。”——尴尬啊! 

  对海军来说,航空母舰不但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也是海上实力统合与投射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除了可以夺取制海权、控制海上交通线,舰载机更可以有效地控制海上制空权,并对敌方水面舰艇或是岸上目标实施有力突袭。 

  简单的说,飞机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主要的威胁来自空中!要打击敌人,就要有与敌人争夺天空的能力。所以,想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就必须拥有航母。拥有舰载机。拥有能够不依靠岸基航空兵独立作战的航母舰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现代化高科技作战中航母上每一架舰载机都要比普通驱逐舰对敌人更有威胁。 
   
  至于“驱逐舰在未来的战争中可以取代航母”就更经不起推敲了!如今驱逐舰在航母编队中的地位是怎样的?护航!为航空母舰提供必要的掩护!提供足够数量的海基导弹库,是为应对紧急的反导、防空作战所准备的。已经不再承担主要进攻任务。驱逐舰已经成为舰队中的盾!想像一下,一支只有盾的海军是怎样一支尴尬的海军啊! 

  那矛是什么呢?舰载战斗机就是矛!每一架预警机、电子作战飞机、反潜机就是矛!大家想想,只有盾没有矛的舰队能长期维持下去吗?能打击敌人吗?不能!说白了,航空母舰就是飞机仓库。而现在化战争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争夺制空权,最有效的、最具威胁性的进攻手段就是从空中向敌人发起进攻!试想一下现代战争中没有飞机伴随的舰队敢出海吗?  

  有了航母敌人在东面的作战空间将受到更多制约!有了航母中国的飞机就可能在太平洋深处起飞 !更重要的是整个舰队的制空力量、反潜水平、信息获取和更新的速度将得到大大的增强!这是单靠驱、护舰永远做不到的。 

  还有“航母编队能够完成的任务,潜艇编队一样可以完成”同样有局限! 

  对于各海洋大国来说,能够直接影响其各自海军战略的当代核心武器系统只有三种:㈠航空力量——航空母舰编队;㈡大型水面导弹船只;㈢潜艇。 

  大家毫无异议的应该是“潜艇+航母=各自更为巨大的威力之和”。 当然潜艇包括弹道导弹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适应浅水和深水的作战需求。 


  崛起的中国需要走向远洋,决定了迟早要造出航空母舰。近些年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建造航母会形成“威胁”,此种说法实属荒谬和充满霸道。在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除中国外另外四国都有航母,印度、意大利甚至泰国也有轻型航母,韩国和日本则有可称“准航母”的大型舰只,为何这些不算“威胁”?为何中国就不能发展航母?至于说中国发展航母会“威胁”美国,更只能煽惑没有军事常识者。 

  了解中美双方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实力的人都会认识到,中国能下决心建造航母,恰恰说明不准备同美国在海上交战。因为在数量质量都将长期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中国若以航空母舰同美军对称作战,很快会成为海上“活棺材”,真想对抗就要用小型舰或其它兵器进行不对称作战。何况,作为美国,贸然与拥有毁灭性打击手段的中国作战,对它来讲,也是不可思议和难以下定决心的吧! 

  关于中国航母的出现是否会另俄罗斯不安?我想不会。对于俄罗斯来说,中俄关系是高级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有长远发展计划的。中国舰队的崛起,将有效缓解俄罗斯海军在太平洋所面对的美军的军事压力,将为俄罗斯远东的战略安全提供强大的武装屏障。是牵制日本、美国等亚太盟国军事力量的重要保证。 

  中国未来航母的主要假想敌,应是那些构成局部性、地区性威胁的反华势力,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国家日益扩展的海外权益。 

  中国航空母舰的问世之日,也必定是国家在世界上真正腾飞之时!
转自;凤凰论坛


  • 作品标签:

作者的其他作品

http://art.5d.cn/Arts/315017/10161/75607.gif http://art.5d.cn/Arts/315017/10161/78114.gif http://art.5d.cn/Arts/315017/10161/75765.gif 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