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登录,
现在登录
|
注册5D通行证
5D 作品
作品管理中新增了作品秀功能,您可以在博客上展示你的作品了
首页
资讯
作品
教程
博客
论坛
搜索 5D
作品推荐
绘画
摄影
设计
动画
视频
工艺
作品专题
蓝鲸 的作品
>
手绘工场
>
话说中国画pt sr
2003/12/24 22:27:38
0条 / 点击:924次
-1
上一个作品
下一个作品
图片载入中...
查看所图片
这个作品共有 2幅, 键盘方向键 ← → 翻页
(4)《踏歌图》赏析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踏歌图
马 远
立轴 绢本 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纵192.5厘米 横111厘米
在中学的美术课时,教课书上就有这幅画,我当时一看,就非常喜欢这幅山骨清奇的画,当时我脑子里还没有中国画这概念,只是非常喜欢。时间过去很久了,后来才知道这幅画就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代表作。马远,又是个山水画的宗师啊,当时有李唐,创造小斧劈皴法。马远则师承李唐,自创大斧劈皴法。与董巨相对,开创了山水画又一种画风。因这种皴法多表现于雄强的山势,被后人认为是北派山水的宗师。
马远,人们又称为“马一角”,很有意思,当时还有一位山水宗师叫“夏一半”(夏 圭),因为金入侵,宋偏守于临安,他们说,国家破碎了,我的画也只能画一半了,画一角了。可见他们是爱国画家。
好了,这只是我偏偏说,听听专家们的评论
南宋画家马远、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生于钱塘(今杭州)。生卒年不详。他出身于绘画世家,一门五代相继在画院供职。马远在南宋光宗(1190—1194)、宁宗(1195—1224)两朝画院充当待诏。他的画极受宁宗和皇后杨氏的赏识、他们常在他作品上亲笔书题。马远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而以山水最出色。他的山水画师承画家李唐,但在构图方面,有所创新。他善于以局部特写来构图,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并注重画面留有大片空白,形成一种清空的图式、所以有人给他一个“马一角”的绰号。另外,他画山石擅用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但线型较长,有人称“长带斧劈皴”。笔法比李唐更加雄奇、劲爽、凝练。画树多横斜曲折之态,线条是瘦硬刚劲。总之、他的山水画具有简洁、明快、豪放的特点。
《踏歇图》,绢本,水墨谈设色,纵191.8厘米、横104.5厘米。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踏歌图》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硬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踏歌图》上段,画奇峰对峙,和松林掩影中隐约的殿阁飞檐、曲折长廊。中段空白,云烟迷漫,似乎表示山谷中还有蒙蒙细雨。下段近景,画巨石、溪流、石桥、疏柳、翠竹,和低洼的稻田,还有踏歌而行的农人。画面采用“一角式”布局,以对角线(从左上至右下)分割,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画面显然左边奇峰巨石,份量太重。所以右边画家以远山、殿阁、尤其是疏柳和翠竹的枝干摇曳的动姿以及点景人物的安排,造成以动待静的对比,从而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画上大片空白云烟,在构图上使画面避免壅塞,然而易于造成上下景物的分割。但作者在右边显著位置画一株生气勃勃的高柳,贯入上部。同时使左边的近景巨石与山峰隐约相连,这样处理使画面上下连为一体,而又十分空灵、自然。
《踏歌图》作者在艺术表现上,非常重视采用对比。上部奇蜂与下部巨石,在造型上产生粗细对比,使奇峰更加瘦峭。近景的描绘和山峰的刻画,与远处丛林的点染,也形成远近对比,使远景更为迷蒙。特别是笔墨的粗细、繁简的对比非常强烈,奇峰巨石笔墨非常简洁,采用水墨大斧劈破,尤其近处巨石,用笔更粗放,表达出雨后湿润和光洁的感觉。而柳枝用笔细劲,笔法沉着,线条优美。翠竹均用双勾法,一片片的竹叶画得一丝不苟,近处的稻田,不仅刻画精细,而且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山溪流水,用笔柔和流杨;似于描绘出潺潺的响声。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报绘,形成繁与简、柔与刚对比,丰富了画面节奏与韵律,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另外,作者在画面右下部画了四位农民饮酒后回村,在田拢溪桥之间踏歌而行的情景,增添了作品的叙事情节。所以,有人把这幅画当作风俗画来欣赏。所谓“蹈歌”,就是踏着拍子歌唱。本是南方乡村中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娱乐活动,后来衍变为人们表答欢乐情绪的一种抒发方式。正如北宋王安石诗中描写:“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后元丰行》)。马远这幅画上也是描绘年丰人乐的情景。画上,桥前有一位老农,胡须花白,手持短杖,踏着足,回头向着后面的伙伴高声歌唱。桥上的那位老农,神态非常激动,使劲地鼓掌踏拍,与之紧密呼应。在他的身后有一位老农可能酒喝多了,双手拉住他的腰带,举步维艰,想请他帮助走过石桥,而他唱得正起劲.那里顾得上他,后面,还有一位老农,肩扛酒胡芦,已是醉眼朦胧.步履蹒跚。画面左边路旁,有两个儿童。惊奇地看着他们。其中一个较小的儿童阻拦着他的大伙伴,似乎不让他去干扰,或者让路等他们走过去。总之,画家把几位洒足饭饱的农民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人物的动态与潇洒的翠竹、潺潺的流水,结合得非常协调,使农民纯真的感情与山水的自然美互相辉映,因此,这幅画具有赏心悦目的效果。
《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有宁宗皇后杨氏的题诗(目前有些美术书刊中,误为宁宗所书):“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拢上踏歌行。”意思是:昨天的雨水,把都城内外洗涤得十分洁净。今晨的阳光.使皇帝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美丽。丰收之年,人人感到务农的快乐。田垄上的老农,高兴得踏歌而行。这首诗反映了南宋高层统治者在苟且偷安中,安于现状,自我陶醉的心态,因此,许多书中评介马远这幅画.是意在粉饰太平。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画院画家创作本来就是为宫廷服务的。然而,马远所处的时代,南方相对稳定,丰收给人民带来一点欢乐,也是正常的事,所以不应从政治上苟求古代艺术家。
作品标签:
作者的其他作品
更多
评论